腾讯把微信定位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金蝶则在倡导“一种新的工作方式”,这是发生在个人和企业两个市场的革命,目标不同但异曲同工。徐少春说,采用新的移动互联工作方式后,“意味着有更多时间打篮球,新的工作方式也是新的生活方式。
5月4日,国际青年节,金蝶国际软件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徐少春一身全黑打扮跳上公司前台,在全体员工的注目下,把自己办公用的纸、笔、电脑逐一丢进垃圾桶,豪情万丈。
徐少春大概没想到,23年前抛弃公务员的铁饭碗一头扎进深圳背水创业的他,会在23年后“二次创业”,而且每一次都像一场壮士断腕的“告别式”:第一次向算盘告别,而这一次是向PC告别。 当晚,徐少春在微博上高呼“只凭一部手机,开始工作方式革命的探索”。他自述,5月4日以来,除非签署支票和法律性文件被迫使用了他人提供的笔,其他办公时间确实做到了No Pen,No Paper,No PC(没有笔,没有纸,没有电脑)。
成立于1993年的金蝶国际软件集团(以下简称金蝶)靠财务软件起家,经历从单一Windows版财务软件到企业管理软件的全面转型,20多年的发展奠定了其在企业管理软件市场的领先地位,超过400万家中国企业使用了金蝶产品及服务。
调查机构IDC最新数据显示,金蝶2013年在中国中小企业应用软件市场占有率再次位居第一,这是其连续10年蝉联榜首。
但是徐少春很清楚,这几年来势汹汹的云计算、移动互联及社交大潮,已经波及传统企业管理软件未来生存发展的根基。互联网兵临城下,金蝶迫切需要应对之策。 “怎么卖”和“卖什么”
没有人比徐少春更深刻地理解这一波技术革命带来的深远影响,他总结为两点:一是IT交付方式的革命,二是企业管理的革命。对金蝶而言,这两点决定了未来的企业管理软件“怎么卖”和“卖什么”。
但凡实施过ERP的人都知道,整个过程很复杂:先多轮谈判,从需求到方案,接下来沙盘演练、POC验证(Proof of Concept,概念性验证)等。 “过去的ERP太高、太大、太复杂,叫‘高大上’。”徐少春总结,金蝶现在倡导 “小美快”,产品做到极致直击用户痛点,并且能够快速迭代反馈。
这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徐少春正带着金蝶上下一起学习互联网,包括其免费的商业模式,这打破了以往卖软件授权的套路。
金蝶副总裁王天宇进一步解释称,企业消费者和个人消费者的不同在于,个人消费是感性行为,企业消费是理性行为,企业不可能因为产品免费就使用。
“金蝶产品免费的目的是降低营销成本,通过免费服务最大程度接触到企业里的每一个人,带动量的提升。”王天宇强调说,“但是企业里流程永远存在,专业分工永远存在,当各个角色需要相对专业性功能的时候,我们会收费。”
基本产品通过公有云的方式免费提供服务,功能性强的产品定制化开发,客户可灵活选择交付方式和收费模式,这是金蝶的新生意经。
想明白“怎么卖”之后,“卖什么”变得至关重要。需要徐少春做出判断的是,在个人消费领域上演的移动化和社交化,是否需要植入企业管理?如果需要,产品形态是什么样的?徐少春不但坚定地给出肯定的回答,而且迅速带领团队做出了承载企业管理移动化和社交化使命的产品“云之家”。
“云之家”革新工作方式
金蝶内部对“云之家”寄予了厚望:在5月4日的“告别式”上,徐少春身穿的黑色T恤上就印着“云之家”三个大字;5月28日,金蝶启动了“云之家中国行”活动,首站放在深圳万科总部。
在金蝶的官方介绍中,“云之家”被描述为“一种新的工作方式”,有四大特性被重点提示:类微信的消息沟通、有组织架构的通讯录、类微博的发现分享和连接业务的轻应用协作。尽管第一眼看上去“云之家”很像微信或者微博,但是后端比微博和微信技术复杂得多,它甚至可以连接企业原有的管理系统比如财务、HR等。
事实上,“云之家”并非金蝶的第一款移动互联网产品,用金蝶移动互联平台事业部产品开发部总监宋凯的话说“经历过一段找感觉的过程”。
金蝶的互联网摸索始于2004年。当年,徐少春把一位名叫谷风的小伙子从研发中心调离专门做移动商务;2006年,金蝶收购香港会计网,2007年正式成立友商网;2009年成立专门的部门研发下一代ERP平台,当时的负责人是现任金蝶中国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田荣举;2011年5月20日,该部门正式命名为金蝶微博事业部,也就是“云之家”事业部的前身。
在互联网上找到一些感觉的金蝶,于2012年正式启动对传统ERP产品移动化改造,陆续推出了34款移动应用软件,如移动工作流、企业通讯录、移动订单、移动库存、移动报表、移动KBI商业分析、移动HR等产品。
应该说,把传统笨重的ERP软件进行功能拆解,从PC端迁移至移动端,这一步符合“小美快”的“小”字,却不太“美”,用田荣举的话说,“各个产品线各自为阵,缺乏统一标准”,无法为客户提供完整一致的体验。
后来,田荣举带领团队尝试建立企业移动开放平台,支撑所有产品线,帮助客户建立“移动应用门户”。“通过一个开放平台连接所有ERP应用,或者可以把ERP理解为开放平台的扩展应用。”田荣举说,这样做的好处是建立了统一入口和统一标准,用户体验一致高效,也整合了现有的ERP产品线。
正是有了移动开放平台,“云之家”的前身金蝶微博也水到渠成地从单纯的社交功能向社交化的企业移动办公平台演进。
据宋凯介绍,“云之家”的前身定位于企业微博,主要供企业内部沟通、分享使用,“后来发现很多企业用它做流程管理”,于是去年开始做试验性产品,借鉴微信公共账号,把类似像企业HR、财务等服务做成公共账号,推送给员工。
公共账号并不局限于某个部门,它可以是集团下的某个子公司,可以是经营日报,可以是企业文化,可以是流程审批等,只要是企业管理需要的功能都可以建立公共账号。但和微信不同的是,“云之家”的公共账号有很强的组织特性,不是所有账号向所有员工开放,有的是定向推送到某个层级的领导,有的不能取消关注强制到达,还有的账号普通员工无法关注。
“云之家”上线之后得到了用户的肯定,万科、香港新世界集团等大型企业成为了“云之家”的支持者。今年,“云之家”的产品迭代速度明显加快,2月和5月金蝶分别发布了V3和V4版,功能体验日趋完善。
数据显示,目前“云之家”注册企业突破10万家,企业用户超过150万人,稳居同类产品第一。为了加大发展力度,1月9日金蝶宣布,“云之家”公有云产品将永久免费;3月17日,金蝶国际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2014年集团2500万股期权授予计划,用于激励推动公司移动互联网转型的骨干员工。
万科的选择
新版“云之家”最具有企业特征的当属“轻应用协作”功能,这也是最具技术含量、最具想象力的环节。虽然金蝶在“云之家”里预装了一些传统的ERP移动应用比如流程审批、经营快报等,但由于其平台的开放性,可以让客户乃至第三方的开发者、合作伙伴轻松植入各种特色应用。
一个典型的客户案例便是万科。万科启动内部管理移动化已经两年,期间做了很多不同的平台,维护成本高,推广也困难。所以万科找到金蝶上线了“云之家”,“一个月时间做了近20个轻应用”,效率大大提升,更关键的是,员工使用活跃度很高。
“云之家”在万科有一个自己的名字“微V”,所有功能中排第一的是公共账号;轻应用访问最多的则是移动审批和企业微博。
有趣的是,因为跑步是万科的第一大运动,所以万科还特意做了一个跑步应用,积累每个员工跑步的里程,集团今年提出一个口号“一起跑步去月球”。据说这款应用上线1个月就累积了2.8万公里。
“这就像微信的打飞机游戏一样,简单、有趣,还有社交排名。”宋凯说,但是“云之家”和微信又有本质不同,或者不能简单称之为企业版微信。
万科流程与信息部总经理张艳存说,万科之所以选择金蝶的“云之家”而不选择微信,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万科需要一个统一的移动应用门户承载更多的移动应用,支持业务更有效率的运作,而微信更专注于沟通及消息推送;其次,基于信息安全的考虑,微信没有办法进行企业人员身份确认。“云之家”是一个工作平台,微信是个人的生活圈,把生活和工作的沟通内容分离,可减少企业内部信息泄漏几率。最后,“云之家”能够将员工账号和各个应用系统整合提升易用性,而微信不太适合。
张艳存说,“微V”除了对内管理外,还能和对外的APP联接,比如万科面向业主推出的APP“住这儿”,业主可以报修、投诉、房产的评估管理等。
从B2B到B2B2C
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如何移动?田荣举说,要以“客户看得见的方式”移动。他认为,移动互联网是消费者革命,因此企业管理必须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重新设计流程,而对金蝶传统的B2B思维,亟待补充2C一环。
徐少春说“人最重要”。过去企业管理强调流程,每个人在流程驱动下工作,“所谓流程固化,也把人给固化了,互联网时代其实是回到人本身。”
毋庸讳言,传统的企业管理软件虽然从人、财、物这三个主要维度帮助企业建立管理制度,但人其实有意无意被屏蔽了,看得见的只有流程。而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外部环境变化时,金蝶意识到,在人、财、物这三个元素当中,人的重要性在提升,人需要被“看见”。
“云之家”正是这样一个凸显了“人”的平台——不仅联系了企业内不同的团队,还联系了消费者、客户的客户以及客户的合作伙伴。所以田荣举说,未来的ERP不再是对内的资源管理系统,应该是一个生态系统。
腾讯把微信定位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金蝶则在倡导“一种新的工作方式”,这是发生在个人和企业两个市场的革命,目标不同但异曲同工。徐少春说,采用新的移动互联工作方式后,“意味着有更多时间打篮球,新的工作方式也是新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