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今天是:
1 2 3 4 5
 
王店国际吊顶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互联网阅读率首超图书
来源:www.jxis.org      发布时间:2009-06-21      点击次数:1994
 

2008年近四成读者选择网上看书现在很多读者反映“网络改变了阅读生活,网络阅读已经成为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并非偶然。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8年开展的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在文字媒体中,互联网阅读率已达36.5%,而图书阅读率仅为34.7%(比2005年降低了14%)。网络阅读首次超过了图书阅读!数字化阅读不可逆转“三高人群”愿意付费阅读,网络文学网站每年创造十余位年收入过百万元的写手,高稿酬网罗优秀传统文学作家。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说:“阅读趋势正呈现数字化、多元化、个性化三大特点,传统图书阅读率下降已不可避免,网络阅读的兴起不可逆转。”数字也许最能说明问题:至2008年,中国网民总数已达到3.16亿人,其中青年人(18岁至30)98%

  那么到底哪些人在看网络文学作品呢?据盛大文学CEO侯小强介绍:“很多企业的高管、媒体的总编都在这儿看书。从用户的水准来看,盛大文学所属3家公司的读者群恰恰是比较高层次的人群,其中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读者占到了60%的比重,大专以上学历水平的用户占到了69%。恰恰是我说的‘三高’人群——收入高、学历高、社会地位高。”这个阅读人群最大的特点是愿意付费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认为:“数字化阅读应该是发展趋势,一旦解决著作权问题,网上利润很容易保证。通过手机短信支付方式,一本书一两元对读者来说根本不是负担了。”网络在迅速提高交流的速度的同时,又在迅速地降低交流的成本,使人们以更低廉的价格获得阅读机会。

  如今,网络文学网站的商业运作模式越来越成熟,已把文学网站、文学经纪、作品版权、出版策划等集于一身,实施了一种全新的文学运营模式。网络文学网站在挖掘网络文学商业价值的同时,也越来越有意识地推动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文学网站还有意识地与传统文学结合,雄心勃勃地将一些优秀传统文学作家网罗到自己旗下。其中,盛大文学公司旗下的起点中文网,就是国内收费阅读运营状况最好的网站之一,它每月向写手发放稿费已达200多万元,每年因此产生十余位年收入过百万元的写手、百余位年收入过十万元的网络作家。

  网络阅读需要提升质量,尽管网络阅读率在提升,但也不能补偿国民图书阅读率下降造成的损失,新兴媒体并没有实力将传统纸质印刷媒体置于死地。

  虽然网络文学已成燎原之势,但对于有着书香传统的中国人来说,传统的纸质图书阅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不可替代。因为就内容而言,网络文学也还存在脱离生活、粗糙浅薄、怪异离奇等特征,在阅读内容的厚重、系统和质量追求等方面,与传统文学相比还差得较远。纸质媒体仍然是最能够表现传达细致入微的情感和深刻思想以及精妙文字的一种工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认为,尽管网络阅读率在提升,也不能补偿国民图书阅读率下降造成的损失,更不能得到安慰。况且,到目前为止,网络阅读主要还是浅阅读、片断阅读。“浅阅读、片断阅读和完整作品的阅读有很大区别,它对知识的系统把握,对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对阅读之后形成的重要知识积累和认知是不一样的。尽管网络阅读是一个趋势,但需要提升和升华。”

  网络文学前景如何呢?著名书评人、接力出版社副总编黄集伟认为:“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在某种程度上是互动的,而不是‘谋杀’关系。”如今,网络文学正频频与传统出版对接,出版社乐于出版在网络上已经成名、受到追捧的作品,纸质出版物又扩大了这些作品的读者群,扩大了网络作者的影响。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表示,将采取措施,打破数字出版产业与传统出版产业的界限,实现两者之间的对接。如何让更多人类的智慧和思想“在线”,将成为重中之重。

  北京大学博导王余光认为:“网络改变了一代人的阅读习惯,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其实,无论阅读哪种媒体,都要面临内容选择的问题。利弊关键在人,而不在工具。读书率的下降只是反映了信息受众的分流,我相信,新兴媒体并没有实力将传统纸质印刷媒体置于死地。对读书的引导应该提倡读什么,而不是通过什么读。”

  人们相信,未来,文学网站的运作机制将更加规范有序,网络文学作者队伍将更加理性,更加成熟。面对数字时代一日千里的发展,网络文学必将更加健康、更加茁壮地成长。

来源: 广州日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关于我们 | 邮箱入口 | 联系我们 | 协会律师
Copyright © 2008-2024 jxis.org 嘉兴市互联网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嘉兴市少年路317号(商务中心)4A    电话:0573-82065858   传真:0573-82059686
浙ICP备09019854号-1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411号


嘉兴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