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总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当腾讯微信在3年时间里迅速聚集3亿网友,以其网络即时通话功能的经济与实用逐步占领原属于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利润空间时,一场关于微信收费的战役开始了。
3月31日,中国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参加第二届“岭南论坛”时表示,微信有收费可能,但不会大幅度收费。此言一出,各方反响剧烈。网友认为,一旦运营商向腾讯收费,腾讯就要向消费者收费,而收费后他们将不再使用微信。同时,一些同类产品商家蠢蠢欲动,试图在这场风波中聚集一些人气。媒体开始了大规模报道,一时间,各种声音甚嚣尘上。在博鳌论坛上,微信收费的问题甚至被称为“世界性难题”。
到底谁要向谁收费?
到底是谁要向谁收费?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要收费。
按照运营商的说法,就是微信占用了运营商的大量资源,但是却没有为运营商带来与之相匹配的收益,甚至侵蚀了运营商原本的利润。
据中国移动方面的数据显示,微信占中国移动信令资源的60%,但是仅带来10%的移动数据流量。“信令”是一种专门用于控制电路的信号,是运营商为保障用户正常使用网络而设置的用于管理的专用通道。而微信是“只要登录就时刻在线”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目前,3亿微信用户每几分钟就发出一次信号,大量的信号令运营商的信令通道变得拥挤。运营商铺的通道被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大量业务占据,这令运营商不满,更重要的是,微信还使运营商原有的短信、彩信等业务出现明显下滑。这样的亏本生意,运营商当然不乐意了。
因此,运营商要向腾讯微信收费,希望通过收费来缓解微信等业务受到的冲击,并对其资源占用做出补偿。
随后,微信收费的消息形成数个版本,迅速传开。就在有人错把“电信运营商考虑向微信收取费用”误读为“微信向普通用户收取费用”时,清明节期间,央视播报的一则“德国类"微信"软件收费”的消息更是让大家确信,微信是要向用户收钱了。
消息流传的时候,网民们一边表示如果收费就不再使用微信,一边将矛头对准了电信运营商和工信部。尽管,三大电信运营商和工信部,从头到尾就没有提过要向用户收费。
4月11日,微信团队向所有用户发布声明,绝不会向用户收费。
收费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那么,运营商向腾讯收费就能解决现在的信令问题吗?
就在微信收费传言四起的时候,其他同类产品蠢蠢欲动起来。有人发现,随着“微信收费”传言的逐步生动化,一款来自日本的同类产品LINE的百度用户关注度已经大增85%。4月8日,LINE一度冲上中国区苹果商店社交应用榜榜首。用户使用这类产品,同样会占用信令通道。
这意味着,即便网友不再使用微信,也会有类似的软件替代微信,成为网友的新宠。这样,信令的问题依然难以解决。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说:“大量网络信令资源被占用的责任不在微信,而是暴露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技术创新的应用发展。”
微信团队也指出,信令量猛增,在3G与4G网络中问题不大,对于2G/2.5G网络却是巨大考验。而中国用户大部分用的还是2G/2.5G网络,信令问题由此产生。
也就是说,信令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过于落后。如果运营商不进行网络升级,不开展技术创新,只是寄希望于收费来平衡其运营成本,弥补其损失,那么不仅信令问题难以解决,互联网的发展亦会受到影响。面对互联网发展的挑战,运营商不应有打压对手或盘剥消费者的想法,而应做出业务调整,积极开拓创新,打开新的盈利空间。
正如经济学家马光远所说,微信是符合时代发展的产品,若通过收费等方式阻止其快速发展,那么扼杀掉的就不仅仅是微信,还是中国互联网的未来。
值得庆幸的是,这场微信收费危机近期似乎露出了化解的曙光。腾讯微信团队日前宣布,启动针对2.5G网络的优化计划,目前正在和运营商运维部门共同探讨信令解决方案,以缓解微信占用通信网络信令资源过多的问题。
双方冷静协商,寻找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商业规则、合作模式,才是有利于市场发展、互利共赢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