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协会动态 > 协会新闻青少年网络科普沙龙在京召开
2011年11月9日,青少年网络科普沙龙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北京数字科普协会、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联合主办,旨在探讨网络科普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青少年健康文明上网中发挥的作用,了解青少年对网络科普的需求。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马宁,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副主任、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李文革,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副主任、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殷皓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副秘书长闫伟主持会议。
北京数字科普协会副理事长王振强表示,目前有些学校网络课程在教学上安排的不妥当,信息技术定位不准确,开展网络教学的依据不够健全。教师年轻化,教学方式、方法不完善,课程把握不到位,关注社会层面的知识不足。一些学校基础条件好,但是何时用网络,用来做什么也还是了解不够,对网络的需求不足,很多资源浪费,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网络上能够适合教学的知识不多,能够提供给学生学习的科普网站还有待提高。
团中央辅导员杂志社常务副社长张玉勋介绍,少先队教育是很重要的工作,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以来,全国少年儿童的科技活动一直在坚持开展,如1994年全国中小学少先队普遍开展的科技启蒙星活动,并且很多学校将每年的11月作为少先队的科技月,每年在科技月开展一些科技活动已成为惯例。她建议给老师一个科普意识的平台,给孩子一个活动载体的平台,调动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她还指出,要关注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科普教育问题,形成一定的互动方式。
中国互联网协会马宁秘书长通过一些数据和实例为大家介绍了当前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现状。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对促进经济增长、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互联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传播平台,是一个新媒体、新平台,交流迅速、便捷,尤其web2.0广泛应用以来,互联网更加呈现出交互性特点;随着下一代互联网、第三代移动通信、IPv6等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紧密融合,作为一种平台和技术,互联网与教育、科普工作有天然联系,完全能够为科普工作、为青少年教育工作搭建一个非常好的平台,科普工作和青少年教育工作应该很好地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做好相关工作。他建议,中国科协和中国互联网协会应共同加大科普网络资源的整合,加大网站的内容建设,提高更新频率;积极的推动青少年网络科普工作,发展健康向上的文化。
李文革介绍,所谓的对象是以青少年为对象,以科普为内容,以网络为开展文化的平台。网络是科学运用和科技的产物,网络为科普工作提供了机率,网络为青少年学习科普创造了精彩的面孔。他强调三个问题,一是如何促进以科普为内容的精品在网上的传播,二是如何打造一批以科普为核心的精品的作品,三是如何共同打造一个推动科普文化的网络平台。他建议,当前的根本任务一是要培养孩子们有爱心,特别是爱祖国,爱劳动;第二是培养科学意识,劳动意识,审美意识,国家意识;三是组织工作还有待转变。
殷皓介绍了全民科学素质计划纲要行动的实施情况, “十一五”期间,根据社会的需求、学生和孩子的需求以及家长的需求,国家投资建设了中国数字科技馆项目。这个网站内容丰富,共建了90个库、90个馆。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与老师们一起打造这个优势科普网站,丰富内容,以喜闻乐见的游戏、视频、微博等方式贡献给青少年。要注意针对性,要加强优秀科普网站的推荐和推广力度,联合科技辅导员共同推进,做好未成年人的网络科普工作。
来自北京市教育机构、中小学的辅导员分别介绍了各学校的网络科普状况,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他们指出,学校都有开展科技周活动,通过网络给孩子们带来所需要的科普知识,但目前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校内、校外的管理问题,网上不良信息问题,以及缺少真正适合青少年的网站等,建议结合课堂教学、结合主题教育活动等,为学生们建设专门的科普网站。
出席座谈会的还有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北京数字科普协会、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的领导,中学科技教师、少先队辅导员、教育专家、科普网站负责人等40余人。